走進省地質博物館
為拓展學生視野,補充課外生物地理知識,豐富社團活動,3月16日上午,在兩位社團老師的帶領下,我校地理社和生物社社員共同參觀了河南省地質博物館。
地理社和生物社成員
省地質博物館坐落在鄭東新區金水東路,建筑面積五千多平米,館內設有地球廳、恐龍廳、生物演化廳、古象廳、礦產資源廳、地質環境廳、礦物廳等多個展廳,館外有礦石林、科普廣場、恐龍雕塑等。館內頁收藏了省內外各種地質礦產、古生物、礦物標本等5萬多件。
河南省地質博物館
還沒進入館內,同學們就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,開始參觀館外的礦物晶體和觀賞石標本。地質博物館里典藏和展示了河南幾乎所有種類的礦石、巖石標本,以及來自國內和部分國家精美絕倫的礦物晶體和觀賞石標本。
觀賞石標本
進入館內之后,我們先參觀了地球廳和恐龍廳,在館內講解員的細心講解下,大家激動的心情逐漸平靜了下來,開始認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況,遙想遠古時期地球和宇宙的形成過程。隨著參觀的進行,巨大的恐龍化石模型開始出現在大家眼前,有高大的汝陽黃河巨龍,巨星汝陽龍,當然也有珍貴的迷你豫龍,“路易貝貝”等。不僅如此,各種真實的恐龍蛋化石出現在大家面前,引起了一陣陣驚嘆。展館內還有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,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,中國唯一的結節龍,世界上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,以及數十件珍貴的早期哺乳動物和長羽毛的恐龍。社員們看著這些珍貴的標本和化石,不時低頭思考,或小聲與講解員交流提問,還有的社員奮筆疾書,想把所有相關知識都記錄下來。
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講解
恐龍蛋化石
進入恐龍蛋模型內部參觀
之后,我們一行人又參觀了生物演化廳、古象廳等,見到了中生代最繁盛又滅絕的動物—菊石,以及世界上最早的銀杏果化石、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—中華古果等大批動植物化石標本。
菊石
認真做筆記的社員
對地質博物館的參觀很快進入尾聲,大家從博物館出來都覺得意猶未盡,恍若隔世。通過這次參觀,很多同學對生物演替、生物化石、地球的地質地貌等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,大家對地理和生物的學習興趣也有了更大的提高。相信這些體驗和經歷,將會變成同學們記憶里珍貴而熠熠閃光的瞬間。
下一篇: | 有一種邂逅叫做相約一起看星空 |